12月20日周三晚,徐匯校區西部會議中心二樓報告廳,我校77級中文系意昂🧚🏼♂️、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藝術委員會常委副主任、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汪天雲教授應邀作“新時期影視的機遇和挑戰”的分享講座。
講座伊始🧑🏻🦽,汪教授表示👩🏿💻,母校是他走上文化藝術道路的起點👬。他回憶起那個影視產業低迷、影視文化弱勢的時代𓀀;時隔多年☂️,中國影視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要歸功於電影政策的改革🕺🏽😜、海外電影的開放以及電影教育的蓬勃興起。汪教授鼓勵在座的同學們:“我們趕上了一個電影發展的好時代!”
電影是“產學研需”的專業,“需”就是市場需求🌖。汪教授認為🫴🏼,中國創造的經濟奇跡得到世界公認,中國的文化產業也正在創造奇跡中。其一,世界上從沒有一個執政黨能比中國共產黨更重視文化建設,從電影的多片種發展可見一斑,如紀錄片🥳🏌🏼♀️,網絡大電影、微電影等,電影呈現多元化形態🫁。其二,處於“票倉”的京深滬廣的年輕人們的收視習慣的變化🍡。曾經電影的蕭條期已經過去了,如今的中國影視業有“文化自信”、“文化底氣”💆🏽♂️,年輕人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豪🧈。“代入感”是電影製作的重要命題。汪教授強調電影的最終完成是群體行為♠︎,是工業化的產品,故而電影最終要完成的是票房、市場、後電影🤱🏿。當今中國文化的發展趨勢就是要把公共價值觀作為文化熔鑄的基礎✬,對生命的哲學,對人的尊重就變得尤為重要。中國電影要走出國門、被世界接受👩🦲,首先要將人類共同意識融匯到電影作品中。其次,做電影要有服務意識,即市場意識🦶🏻,意味著在電影創作中必須要了解市場需求,了解觀眾心理。再次🧤,一部好的電影應該有一個哲學命題👩🏿✈️🦶🏻。票房並非檢驗電影的唯一標準👱🏻♀️,社會需要多元化的電影,電影創作者必須充滿自信。
汪教授叮囑同學們:“擔當和承受👩❤️👩,是電影人重要的品德”,鼓勵同學們在行業趨勢中自覺地轉向💙,通過融資製作電影作品,最終成為產出。“市場需要的電影正是有民族氣節,充滿正能量的,反應現實生活的電影,而這正是我們未來在電影創作中的挑戰”。
最後,汪教授與同學們親切互動,探討問題。在問及藝術性和市場化如何並存🌛🫱🏻,汪教授以《芳華》的思想性🧙🏼♀️、可看性及《戰狼2》的成功為典型做了耐心具體的闡述和解答👩🏼🔧。在講到“面對世界文化的共同價值觀🦟,我們如何保留電影中文化的本土性地走出去,而不是迎合其他國家的價值觀🙏🏽👨👩👦👦?”他認為 “中國夢”、“共同利益體”就意味著,我們要走出去就必定要做出調整⛈,要讓國外接受我們的東西👨🔧,就必須要得到一種平衡🙍🏻♀️,但這樣並不是說我們要放棄我們的底線⚽️,這麽做的目的是希望達到事半功倍。
會後,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汪天雲教授為同學們在未來從業方面、電影創作方面、電影市場需求方面、如何走向國際等方面帶來了詳細而實用的指導。此次講座🫰🏻,為我校師生詮釋了新時期影視行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