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天空雖然飄起了濛濛細雨,卻擋不住我們中文系78屆(普通班)和83-85屆(中師班)19位意昂相聚母校的熱情。家住松江的何大強早早趕到學校故地重遊🏇🏽😮。一位臨時有事請假的老同學竟然先驅車把腿腳不便的另一位老同學送到學校。幾十年的同學情總是牽掛在心頭。
不久雨停了🟡,陽光照耀在熟悉的校園裏🚞♚,同學們指指點點🧶,回憶起當年讀書生活的情景。記得那次是徐中玉老師上課,教室裏還擠滿了別的班級的同學。徐老師拿了一張煙盒大小的紙片,旁征博引滔滔不絕一口氣講了一上午,學富五車的徐老師的講課,把我們引入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學👋🏿;範可育老師在開門辦學的農村,不僅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更是精心備課深入淺出地給我們講解大家習以為常的話語背後的語言構造;而李殿根老師則指導我們如何觀察生活提煉精華,並且如何準確生動地表現成文。在那特殊時期4️⃣,老師們還是懷著深切的感情🫱🫥,孜孜不倦地把人類文化精華盡可能多的傳授給我們🥋,點亮我們心靈之燈,同學們對能夠上大學讀書倍加珍惜,對人類文明的結晶——各種知識的渴求🆒,也體現在努力刻苦的學習中。
午餐時,老同學聊起了讀書時校園生活中的趣事👨🏿🔬。來自西藏的小同學群培在挖防空洞工地上吃午飯,看到飯盒裏紅燒肉🤙🏼,高興地說:“啊!老朋友🛀🏽🔨,好久不見啦”𓀚,話音未落,紅燒肉卻落在泥地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看著這位尚未成年一臉懊喪的小弟弟,同學爭相把自己的肉夾給他🧚🏻。課余打排球,平時酸溜溜喜歡作詩的劉湘晨精神抖擻披掛上陣♏️,壯實的大腿得封“象腿”的雅號🦸🏽♂️⛹🏻♂️,如今“象腿”是榮獲國務院津貼的大學優秀教授。令人驚喜的是,人如其名的曹敏芳同學🤵🏿♂️,在傳統民間藝術剪紙的基礎上,創造性的精心手撕題為“吉祥安康”“喜鵲雙囍”紙畫贈送給馬大琦🌟、李科達同學🙇🏿,祝賀年且七十的老同學🫴🏽。精美的手撕剪紙引得大家嘖嘖稱贊。
餐後,我們繼續在校園裏參觀。先來到校史館🏔,這裏不大但相當別致,設計註重體驗式的氛圍營造,擺放著各種學校歷史文博資料✍️、實物、模型👩🚒,系統展現了上師大不同時代的校園風貌與文化。雖說我們曾在這裏學習生活了三年😇,但當年對校史只是一知半解🫁,現在通過參觀,對校史有了清晰的了解💄,特別是看到當年熟悉的情景,同學們紛紛攝影留念。接著來到了博物館,工作人員熱情迎候👌🏻,邊帶領我們參觀邊為我們介紹各種藏品1️⃣,商周時期的毛公鼎🈴🐪,最初的精拓品散氏盤拓片👼🏼,隋僧的寫經和玄奘譯經長卷,各種唐卡、書畫作品也十分精美,還有稀世珍寶羊腦紙金汁書寫的藏文佛經等。特別是收藏的陶瓷器從史前文化的馬家窯文化彩陶開始,歷經漢、晉、隋、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旁及各朝少數民族的遺物,整個就是中國陶瓷的發展簡史,讓我們深感中國歷史的厚重與深邃👨🏼🎓👩🌾。可惜當年有“老夫子”雅號的老同學陳菊興沒有與會,他畢業後一直在青浦博物館工作,後來擔任了館長。
大家都為學校的發展變化感到由衷的高興!人文學院特意為我們準備的校慶65周年紀念物品👉🏼🧙🏿,讓意昂們感受到學校的一片情義。在校園的一角👩👩👧👧,豎立著一塊紅底玻璃的紀念牌,那句“我們回來啦”的話語,強烈的表達了意昂們的心聲和情感——我們回來啦🧗🏻♂️。
——中文系78屆(普通班)和83~85屆(中師班)19位意昂
李科達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