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戰疫”鬥爭仍在持續,全校師生、意昂和社會各界愛心企業、人士攜手同心、共抗疫情,以各種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在與時間賽跑、與疫情抗戰的路上,意昂体育根據目前了解的信息,悉心搜集、記錄師大意昂的戰“疫”故事,定格用愛和勇氣傳遞共克時堅的寶貴真情。
本篇,我們采擷了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意昂故事。
張玨
張玨,1983級生物系(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委托意昂体育平台代培醫學專業基礎課程,在校學習二年),1989年畢業於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醫學系。現任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
抗疫故事:沖在戰“疫”前線的“硬核”急診團隊
1月23日,上海第四人民醫院接診一例可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在急診科張玨主任以及放射科羅禹主任等人的共同會診下,張玨主任作出了一個專業判斷——疑似病例!患者即刻被規範隔離觀察。經市疾控中心核酸檢測陽性後,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是急診科張玨主任對疫情的高度敏感,加之多學科協作的共同努力,完成了上海市虹口區首例新冠肺炎的診斷,也為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規範有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示範效應。
急診科張玨主任不僅是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診斷專家組成員,也是區級診斷專家組成員。她24小時待命全身心的投入到全區的會診工作中,有時甚至夜宿醫院值班室。她總是說道:“病人重要,我能節約點會診路上的時間,就是與時間賽跑,與毒魔較量。”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是張玨主任勇於擔當的精神。她率先垂範、真抓實幹的作風,讓患者和家屬感受到了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規範、責任、謙遜、嚴謹的科室文化。
敬畏生命,從醫三十年從不松懈
懷揣著對醫生的崇敬之情,大學畢業後,張玨毅然走上了醫生的職業道路,自從張玨擔任主任醫師以來,除了參加急診和病房查房的工作外,還要帶教各級醫生,包括病史書寫、急救技能,認真組織討論危重、疑難、死亡病例,並作出診斷,提出治療意見;組織科內業務學習,及時把國內外新的理論知識傳遞給大家,提高科室整體的業務水平。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這就是張玨每天的生活,三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她認為,做一件事就要盡力把它做好,特別是行醫,要對得起自己,更要對得起病人,“敬畏生命”是她內心秉持的信仰。她總是告訴急診科室的醫生,不管遇到什麽樣的患者,不管遇到多麽緊急的情況,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挽救患者生命,然後再深入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敬畏生命”,才能讓你對醫生的工作更加嚴謹,對自我的要求更加嚴格。
張玨組織和主持過無數次重危病人的搶救,如心源性猝死、急性呼吸衰竭、消化道大出血、各種休克、中毒,等等。有一次,急診室遇到一個過敏性休克的病人。病人在補液時突然休克、神誌不清。張玨立刻組織全院全科“大搶救”,搶救工作歷時12個小時,從中午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淩晨。張玨全程一直堅守在崗位,回到家時已經黎明時分。但她第二天依舊在上班時間到達崗位。
自律自強,對自己和所在團隊高要求
張玨主任已經帶領急診團隊在醫院最繁重的急診窗口工作了十年,她和她帶領的團隊醫生們嚴格遵守醫院和衛生系統的規則規範,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管危重患者何時到院就診,她和團隊都堅持“時間就是生命”的信念,盡他們所能挽救病人的生命。無數垂危的生命,在他們及時的搶救中轉危為安。
2009年秋天,H1N1疫情爆發,上海的發熱就診病人急劇增多,在張玨的帶領下,醫院迅速對病人進行分診分流。她作為醫院的專家,出於高度的責任心,不僅要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明確診斷,還要等候疾控中心的檢查結果,那段時間她幾乎每天都是工作到半夜二三點鐘才回家。2010年上海舉行世博會,為了響應市衛生局“健康,讓城市更美好;細節,讓服務更溫馨”文明服務的主題,張玨帶領全科室醫生積極參與迎世博活動,她帶領的團隊不僅對急救急診技能進行反復的操練和培訓,還在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流程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為世博會的醫療工作樹立了良好的醫德醫風;她作為應急小組的隊長帶領大家時刻備戰,個人被評為“服務明星”,她的急診團隊也在“為世博添彩,讓病人滿意流動紅旗競賽活動”中取得優勝,為世博會作出了重要貢獻。
積極努力,搭好醫患溝通的橋梁
急診科是醫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搶救和管理任務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診病人入院治療的必經之路。在這個關鍵而又特殊的崗位,張玨時常會遇到難以解決的醫療糾紛,尤其在患者發生突發病情或者病情惡化的時候,患者的家屬有時很難理解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在這種情況下,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的溝通,是唯一解決醫療糾紛的有效辦法。
張玨從事急診科工作以來,遇到了不計其數的醫療糾紛,每當這時,她總會耐心地與患者及其家屬交談,盡力做到雙方相互理解。有一次,一個外地來的40多歲的心臟病患者,病人到達醫院時胸痛難耐,醫院第一時間為他檢查和治療時突然猝死,病人家屬接到通知後急忙從外地趕過來。張玨為了能夠及早安撫病人家屬,在醫院等到了淩晨一點鐘。她認為如果家屬到了醫院,沒有人去接待並與家屬有效溝通,這件事情很有可能會演變成“醫鬧”。當時來了三十幾個病人家屬,形勢嚴峻,張玨第一時間與病人家屬解釋情況,將搶救時的監控錄像調出來向家屬耐心解釋和溝通,一直到淩晨三四點,終於取得病人家屬的理解。
很多醫生遇到嚴重的醫療糾紛受了委屈後會辭職或者轉行,但從醫30年的張玨卻從未有過放棄的念頭。她認為,有時候病人家屬情緒激動做出過激行為,換位思考的話,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時候,醫生更多地是要學會自我調節,采取積極的方式與患者或家屬耐心溝通,做好解釋工作,這種時候往往也是在考驗醫生對職業的熱愛程度和對內心信念的堅定程度。
張玨主任廉潔從醫,熱心為患者服務,收到了不少錦旗和表揚信,人們稱贊她是“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好醫生。而張玨認為,醫生能夠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這是最讓她欣慰的事。患者及其家屬的一個微笑、一個鞠躬,都是對醫生工作莫大的肯定。她更樂意接受的是患者及其家屬送來的“精神紅包”——理解和支持,竭盡全力回報給患者的是醫者父母心的貼心服務。張玨說,這樣的良性循環才是和諧醫患關系的標準模式。張玨寄語即將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學生:無論是選擇從醫還是其他職業,首先都要做好吃苦的準備,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打不了持久戰;還要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信念。不管進入什麽行業,一旦選擇了,就要堅持到底,只有真正熱衷於這個職業,再苦也是甜,因為它實現的是你的人生夢想和人生價值。
圖片、文案來源:上海第四人民醫院公眾號、徐丹